(一)心理防御機制種種
你排長隊上廁所,好容易終于輪到你,你剛要動作,一個年輕姑娘矯健地一閃,捷足先登了。你站在原地,無動于衷——這是“壓抑”;
姑娘出來了,你剛要動作,一個小女孩像離弦的箭一樣搶先鉆進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氣和地繼續等待,心里還是什么感覺也沒有——這是“隔離”;
小女孩出來了,你剛要動作,一位老太太奪門而入,你想:“年輕人讓老人,應該、應該?!薄@是“合理化”;
老人出來了,你剛要動作,一個孕婦高喊著“對不起讓讓我”一頭扎了進去,你咬咬牙對自己暗暗地說:“要是換了別人,早上去把她們臭罵一頓了——可是,我可不是這樣沒有涵養的人?!边@是“否認”;
孕婦出來了,你剛要動作,一個外國女人打著手勢正要往里擠,你突然沖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兩耳光,并縱身騎到她身上一邊暴打一邊咆哮著“你還得寸進尺了?!老娘對你們這種卑劣行徑早已經忍無可忍了!”——這是“移情”;
警察接到群眾舉報說你毆打外賓,于是前來干預:他們救走了外國女人,并把你帶上了警車,你想:“他們一定只是礙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走走過場、騙騙老外而已。其實,他們心里是站在我這邊的?!薄@是“投射”;
你被帶進了派出所,出乎你預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對你來真格的!于是,你對問題拒不回答,一屁股躺在地上開始又哭又鬧撒潑打滾——這是“退行”;
你被老公從派出所交罰金領了回來,從此閉門思過,于一年后出版一本五萬言暢銷書《上廁所引發的人生思考》——這是“升華”。
(二)社會心理學效應種種
你一夜成名,成了全國人民心中的偶像。有一天,你出門的時候忘記取下了浴帽,于是第二天,大半個城市已經開始風靡戴著浴帽逛大街——這是“名人效應”;
有極少數市民本來覺得戴著浴帽逛大街實在是庸俗不雅,但一看絕大多數人都以此為美,于是也放心地跟著追起潮流來——這是“從眾效應”;
你得知這一潮流原來是因你而起的真相以后,你驚喜地發現自己原來是一個沉睡了二十多年的“時尚界天才”,你決定從此投筆從“藝”,結果不出兩年,你果然越發找到感覺,乃至終于踏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了21世紀最享有盛譽的時尚設計大師——這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期待效應”;
這時,全球各大公司開始找到你,紛紛請求你為他們做形象設計,你忙到每天在馬桶上都要工作,嚴重供不應求,財源滾滾連防洪大堤都抵擋不住——這是“馬太效應”;
于是,一時間中外媒體如蚊子一般緊緊盯著你不放,一周內你就被描寫成為一個“面若天仙、魔鬼身材、身懷絕技、文武雙全、功德蓋世,且從不拉屎放屁的完美女性代表”——這是“光環效應”;
就在這人生中鼎盛的時刻,一個英俊少年在偶然與你擦肩而過的剎那震撼了你的眼球,你對他一見鐘情、五體投地、神魂顛倒、不可自拔,你堅信他才是你心目中一直期待著的白馬王子——這是“首因效應”;
經過進一步了解,你越發確認這個白馬王子果然是地球上罕有的曠世奇才,不但可以破譯美國中央情報局密碼、發明反原子彈化學物質、找到DNA遺傳變異的基因秘密,而且還精通23國468地區的方言土語,可令人悲憤的是,人們仍然堅定不移地認為傍富婆的小白臉就一定是自家沒本事全靠吃軟飯找活路的——這是“刻板效應”;
沒想到,溫柔鄉還沒貪戀幾天,你的原配就發現了,罵街上吊、尋死覓活,狗仔隊也居然見利忘義、反目為仇、唾沫橫飛、口誅筆伐,一時間好一個世態炎涼——世界竟然如此殘酷而善變,偌大的地球眼下楞是沒有俺們苦命鴛鴦的半寸容身之地!于是,你二人更加相濡以沫、同仇敵愾,最后索性卷起萬貫家產攜手亡命天涯——這叫“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三)不合理認知模式種種
幾個月的歐洲非洲南美洲之游,你們在天堂中流連徜徉不亦樂乎,直到某一天清晨夢醒時分,你驀地發現,不但你的銀行儲蓄已經所剩無幾,而且你的白馬王子也開始和你頂撞。你沖他氣壯山河地獅吼到:“我為你付出了那么大的代價,你必須愛我、必須照顧我的情緒、必須……”——這是不合理認知模式之“絕對化要求”;
他終于受不了你日益膨脹的脾氣了,于是有一天留下一封告別信人間蒸發,把你、一張嚴重透支的信用卡和一大疊催款的帳單留在身后。你咬牙切齒地罵到:“這個殺千刀的,從一開始就是在騙我,從來沒有愛過我、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點真心!而我呢,和他在一起,全是痛苦,沒有幸福!……”——這是不合理認知模式之“以偏概全”;
你感到自己已經走到了世界的末日——現在你失去了情人,老公也不會要你了,原來點頭哈腰滿臉堆笑的賓館服務員把你橫眉冷對地轟了出門,自己家再也回不去了,而且你還不得不將手上價值連城的鉆石戒指變賣掉來償還信用卡上的赤字……然后,你就已經一無所有了,你將無家可歸、被人唾棄、流落街頭,然后在貧病交加中孤獨而凄涼地抽搐著死去……——這是不合理認知模式之“災難化”。